教育孩子真的是為了”競爭”嗎?
發(fā)表時間:2017-09-20 點擊:4338
一、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
教育目的有三個視角的解釋:
一個是從知識的角度去看,教育就是為了傳承人類發(fā)展所產生的知識。
一個是從人類社會發(fā)展的角度去看,教育就是為了提高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領。
一個是從人的生命角度去看,教育就是為了滋養(yǎng)人的生命,感受個體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價值,為了讓受教育者享受自由與幸福。
如果從人類的宏觀發(fā)展來看,這三個角度看似應該是一樣的。其實,知識的角度和人類社會發(fā)展的角度,是學術層面的意義,是理性的追求,昭示著人類科學技術迅猛發(fā)展的力量(人類社會發(fā)展的角度其實也僅僅適用于成人)。而人的生命角度,才閃現(xiàn)著人性的光輝,如果一個生命的個體不能感受自我的能量,無法體會自由和幸福,教育也許只能被稱為生產。
二、父母的潛意識里躲不開“競爭”兩個字
我們父母面臨的社會競爭壓力是巨大的,人人都知道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,是能力的較量。潛移默化中“教育從娃娃抓起”已經變成了“競爭從娃娃抓起”。這樣,原本只該由成人承載競爭壓力提前施加到了孩子身上。
我們的教育有沒有聞到濃郁的“功利”氣息呢?我們家長自問打著“為了孩子未來好”的旗幟,是否在思考著就業(yè)謀生的問題,孩子是不是如同一件件針對未來的“產品”,而我們關心的是他未來的價格和銷路?
競爭的壓力讓我們將知識看成一種以生產為目的的工具,而人成了這個工具的使用者。當我們覺得掌握了知識的孩子是未來的強者時,我們都遺忘了孩子“思想”的生命力。
這種想法是否對我們的教育生了重大的影響。不僅是教師還有家長,教育的目標被量化在一張張試卷上,量化在各種樂器上,從入小學到大學畢業(yè),孩子們學習的目的都是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和技能,服務于市場需求和工作的需要,本質是為了提高孩子未來的交換價值,而不是為了滋養(yǎng)個體生命的成長。慢慢的孩子們長大了,他們學習的動力也接受了為了未來自己的價值而學,而不是因為興趣和探索而學。
三、我們堅信這樣的想法源于為了孩子“未來的幸!
當然,我們認為這樣,孩子們的未來才會幸福。這背后的邏輯其實等同于說“獲取物質就可以幸!薄
有時候,我們是不是可以肯定孩子在教育的重壓下感受不到當下的幸福呢?那么孩子們能否在我們認為的未來某一天突然感受到久違的幸福?我覺得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,幸福是生命力的體驗,是個性的舒展,并不會突然的出現(xiàn)。
教育雖然產生于將人類積累的知識和信息傳遞給新生一代的需要,其主要目的也的確在于提高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領。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,不能忽略孩子身心的健康發(fā)展。教育的過程重視孩子探索能力的延伸和拓展,以孩子的經驗為基礎去發(fā)現(xiàn)新的知識和經驗,這樣才能呵護學習的興趣和激發(fā)好奇心,孩子們只有體驗到自身能力的增強所帶來的自我實現(xiàn)感,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活動與自身存在的價值.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才能夠體驗到幸福。
教育目的的一點點偏差,也許就是孩子的災難。